你還在打卡嗎?舊金山夯在家上班:員工、地球、企業主的三贏局面?(上)

(本文同步授權刊登於天下雜誌換日線

早上 8 點,床頭的收音機按預定時間響起。在舊金山 FM91.7 廣播電台的 NPR Morning Edition 晨間新聞中,傑洛米翻身起床。他走進廚房,摸出一壺櫥櫃裏並排成列的密封罐,舀下兩量匙的 Sightglass Blueboon 咖啡豆研磨、沖入滾好的熱水,在室內撲鼻的焦糖辛香中醒來。抓起陶杯啜飲幾口,傑洛米踏進家中的辦公室,翻開筆記型電腦,快速檢視前一晚同事們留下的工作備忘錄。Google+ Hangouts 在螢幕右上角的數字跳到 8:45 時跳出邀請, 三名居住在東歐的同事和在帕羅奧圖市的首席技術長都已上線,視訊會議啟動。

這是傑洛米每天早晨的「固定儀式」。接著,他可以選擇繼續待在家中寫 Code、騎自行車前往市區辦公室上班、或開車南下到矽谷的辦公室工作。

傑洛米是舊金山科技新創公司的工程師,他加入的新創公司在創立初期已獲得兩家創投(Venture Capital)青睞,拿到約新台幣 3 億元的 A 輪投資。公司的人員總數剛增加到 10 人,同事們分散居住在舊金山市、奧克蘭市、費力蒙市、紅木城、帕羅奧圖市、山景城等舊金山灣區各地,另有一組契約工程師在烏克蘭。公司在矽谷山景城與舊金山市各有一間辦公室,員工除了每星期一需全員齊聚矽谷工作外,其他的工作天可自選辦公室、另有一天可以在家上班。周二至周五,同事們固定以 Slack 企業通訊平台進行即時溝通、並且透過每日中午在 Google+ Hangouts上舉行的全員「站會」(Stand-up Meeting)(註 1),協調團隊與匯報進度。

類似這樣的「彈性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成為許多舊金山灣區科技工程師的工作新常態。不同於傳統的在家工作(Work At Home)──多為自營作業者(Self-Employed)或外包接案人員(Freelancer),因為沒有正式的營業辦公室,所以固定在家工作──現代版的在家上班重點在「彈性選擇 」的概念:企業授與正式職員更高的「自主權」(Autonomy),在規定的天數內,能彈性選擇工作的時段與地點,又稱 Agile Working、Remote Working、Teleworking、Telecommuting、Smart Working 等。

而所謂的「在家上班」,實際地點也不限於「在家」,也可能在咖啡館、在烘培坊、在花園涼椅上……。日常週間,舊金山街坊的鄰家咖啡店經常人滿為患。桌上清一色的蘋果電腦,多是輕著休閒服、戴著耳機的遠端工作者(Remote Workers),專注在各自的螢幕前。若是來得太晚,經常一位難求。舊金山人對於遠端工作場地的需求之高,甚至出現專門的 APP 軟體,如 WrokHardAnywhere 或 Workfrom,能以地圖定位、依據個人優先條件過濾,看是想要離家近、有穩定 Wi-fi、較安靜、有供應電源、供食、供酒精飲料、或是要有戶外花園的工作空間?馬上找給你。

為了在家上班,你願意放棄什麼?

事實上,「彈性在家上班」不僅僅在舊金山灣區發酵。根據市場調查機構 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 今年初發佈的數據分析,50% 的美國非自營工作人口,能「少部分時間」遠端工作、約 20-25% 的人口則能「經常性」遠端工作。IDC 國際數據資訊公司更是大膽預測,2020 年,美國遠端工作者將佔總工作人口的 72.3%。不論此預測是否過於樂觀,事實是,高達 80%-90% 的美國上班族表示想要一份可以彈性在家上班的工作。到底有多想?求職網站 Flexjobs  公佈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調查結果,竟有 22.9%的求職者甘願減薪 10%、21.8% 願意減少休假日、17.9% 願意增加工作時數。更絕望一點的,還有 12% 的人說寧可不洗澡、甚至 5% 的人表明願意「放棄配偶」,就為了能在家上班!(這些人,還是先找位婚姻諮商師好好談一下才是當務之急吧!?)

員工心情不鬱卒、企業荷包省開銷

認真來說,「彈性在家上班」除了能讓上班族增加「工作和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的幸福感,更實際一點的好處,是減少通勤的時間與壓力。由紐約大學發表的〈The Emergence of the Super-Commuter〉(中譯:跨區通勤族的崛起) 研究發現,每日必需「跨區長程通勤」,以往返大都會區內辦公室、和遠離都會區外住家的美國上班族,在 21 世紀初開始大幅增加,尤其是舊金山。短短 8 年,舊金山灣區北部的「跨區通勤族」增加了 113%、南灣的矽谷聖荷西區域,也增加了 153%。

這還只是 2012 年舊金山軟體科技潮大爆發之前的數據。

在舊金山跨市通勤過的上班族都知道,早晨 7 點-9 點半、晚間 4 點-7 點半的公路交通簡直是惡夢一場!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普查統計,舊金山灣區(包含東灣奧克蘭市至費力蒙市)擁有美國「通勤距離最長」和「通勤時間最高」的大都會區裏,比例最多的「超級通勤族」(Mega Commuters)。「超級通勤族」每次得行駛 80 公里距離、耗時  90 分鐘上下班──在不塞車的狀況下。荷蘭衛星導航公司 TomTom 從 2014 年實際的 GPS 資料算出,即使是輕量級的舊金山灣區通勤者(以非尖峰時段單程半小時來計),平均一年也花了 83 小時苦等在車陣中!心情不鬱卒也難。

何況,時間就是金錢。

甲骨文(Oracle)公司旗下的昇陽科技(Sun Microsystems)曾針對自家公司的「每週一日彈性在家上班」(註 2)政策進行成果分析,發現一年下來,不僅每位員工可以節省 107 個小時,相當於三週的休假時間,公司更省去 1 億 3,000 萬美金的開銷(包含房地產成本、電費、管理費、員工通勤補助費)。軟體巨擘思科系統公司(Cisco)也發現,每週一至二日彈性在家上班的員工,反而將 60% 節省出的時間回饋到工作上,僅 40% 的時間用在處理私人事務,而公司每年因此提升的員工生產力,相當於 2 億 7,700 萬美金。

同時,美國麻州環保局(Massachusetts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則根據昇陽科技在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和佛蒙特州伯靈頓(Burlington)的兩大園區,因執行彈性在家上班後,員工一年所省下的 173,000 趟通勤車次來計算,估計減少約 52,000 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的釋放、並節約 126,000 加侖汽油的消耗。

「彈性在家上班」好處多,卻也不是每家企業都買單

最著名的例子非 Yahoo 雅虎執行長梅麗莎梅爾(Marissa Mayer)莫屬。梅爾在上任後不久便禁止員工在家上班,認為當所有人都在辦公室裡,才能提升溝通和合作;唯有肩並肩一起工作,才能團結雅虎。市場調查機構 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 也指出,雖然 75% 的企業主管表示相信自己的同仁,但有 33% 的受訪者還是偏好能夠實際「看到」員工在工作。

其實無可厚非。

企業「彈性在家上班」福利的推行,不只需要管理階層思維的轉換,更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才能有好的成效。例如:(1)建立應用程式虛擬化架構、訂製遠端安全存取的標準作業程序,並落實身份權限分級制度,來加強資訊安全的控管、避免商業機密資料的外洩。(2)採用統一的企業通訊平台,並實施定時且規律的遠端工作匯報會議,讓全體團隊成員能隨時溝通、掌握進度、督導協作。(3)改變傳統打卡制(Face Time)的計時評估,建立清楚的分案職責和目標,以成果導向(Results Oriented)管理績效。

換句話說,「彈性在家上班」並非每家企業、各種職務都適用。有趣的是,在家上班聽起來誘人,卻也不是人人都適合。澳洲 McCrindle 研究機構的調查透露,個性內向者在家上班的效率遠比個性外向者高出 30%!且個性內向者偏好在家上班的意願也相對高於外向者。所以,給極度渴望在家上班的朋友們:別急著放棄什麼(特別是那 12% 打算不洗澡、還有 5% 表明要放棄配偶的人),先確認自己是否適合在家上班吧!

 

註 1:站會(Stand-up Meeting),並不真的需要站著開,而是指會議應當在「人站到開始腿痠前」結束,一般約 15 分鐘以內,算是一種避免開會開到死的務實指標。
註 2:昇陽電腦允許全球 19,000 名員工(約 56% 的總員工數),每週一天能「彈性在家上班」;美國公司的員工平均一週約有 2.5 天可在辦公室以外的環境上班。

 

Follow《舊金山﹒輕生活》臉書專頁,掌握更多舊金山旅遊生活最新動態!

Written by 舊金山﹒輕生活

著有《舊金山自助超簡單》、《西洋節慶好好玩:輕鬆上手的派對指南》,並為天下雜誌集團《換日線 Crossing》撰寫專欄文章。 Email: eatplaylovesf@gmail.com | Facebook: /eatplaylove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