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我在舊金山最「綠」的朋友說起:巴黎氣候峰會後,人類減碳競賽的起跑點

從我在舊金山最「綠」的朋友說起:巴黎氣候峰會後,人類減碳競賽的起跑點

散步在舊金山的金門公園,一輛旅遊巴士載著來自各國的遊客,在我面前的空處停下。來自中國的一家子踏下了巴士,兩個小孩興奮地往溫室花園前的草坪上狂奔追逐,爸爸卻在原地,抬著頭深呼吸,看著湛藍清晰的天空,對一旁的媽媽重複地說:「哇塞!空氣好好啊!好漂亮啊!妳看,空氣好好啊!」

好幾個月前那一天的這一幕,在我心裡留下很深刻很深刻的印象。

節能減碳?總是有些人嗤之以鼻,認為就算我改變了,世界也不會因此改變。全球暖化?你相信嗎,直到現在,美國甚至還有共和黨政客認為是民主黨呼嚨的一場騙局。

這是一個跟人類的未來與生存相關的問題:在能源消耗、與能源生產的兩端,我們能做些什麼?

One day when I was walking in the Golden Gate Park, a double-decked bus stopped not too far away from me. A Chinese family got off the bus. Two kids started running toward the garden of Conservative of Flowers excitedly. Meanwhile, the dad stood on the pathway, raised his head to the sky and breathed deeply. He shouted to his wife and said “Wow, do you see!? The sky is so blue! The air is so fresh! The air is so fresh!” He repeated.

This scene of that afternoon lingered in my mind for a very very long time. 

Not only in China, the air quality in Taiwa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nbearable. People started wearing masks outside in the days when the index for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smaller than 2.5 micrometers (PM2.5) hitting hazardously high levels.

This is a question concerning the future for all mankind: at both ends of energy saving and energy production, what we can do to help sustain our world?

Read full article below. 全文如下,同步授權刊登於天下雜誌換日線

史密斯夫婦是我們在舊金山的朋友裡面,最「綠」的一對夫妻。每天,史密斯先生來回共騎約 10 公里、50 分鐘的自行車「運動兼通勤」上下班,去程下坡、回程爬坡,史密斯太太笑說,每天老公回家時都滿身大汗地過來想親吻擁抱,她避之唯恐不及。

雖為軟體科技新貴,史密斯先生的車,令人意外地卻不是什麼昂貴精製的公路自行車,而是在奧克蘭跳蚤市場裡挖到的二手貨,車架上可見歷經前任車主日曬風吹後的鏽蝕痕跡。在自行更新了煞車零件、握把、座椅墊、變速器、中軸,鏈條、煞車線後,便從三年前開始,騎到現在依然是每日通勤的交通工具。有時朋友們會半開玩笑、半佩服地調侃他,有能力幹嘛不換台「好看」一點的自行車?他倒也自豪:「在舊金山,這樣才不怕被偷。」

除了以自行車通勤,史密斯夫婦落實低碳生活的方式,更是小至家中燈泡皆為高效能 LED 照明(LED 燈泡效益試算表)、大至限制每年搭乘飛機出國次數(註1)。此外,他們也是身邊已成家的朋友中,所剩無幾的無車一族,靠著搭乘大眾運輸系統、Uber 或 Lyft 共乘、偶爾租車的彈性方式,堅持了數年不買車的生活。直到最近為了育兒準備,才入手了一輛第二代雪佛蘭伏特(Chevrolet Volt)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兩周前,我們有機會試駕了一趟史密斯夫婦的新車。行車時,車內的靜謐令人不可思議,安靜到使用 Apple CarPlay 向 Siri 點播音樂時,竟有種在隔音室裡試音響的錯覺。「車子真的發動了?」是我坐在後座時一直有的疑問,但等到親自握上方向盤駕駛、催起油門時,那電動馬達毫無延遲的順暢扭力,又讓我不時忘記「真的在開電動車?」

上個月,雪佛蘭伏特剛獲《環保汽車雜誌》評選為 2016 年度最佳綠能車,在純電動的模式下,可連續行駛 60〜80 公里,當電池量接近耗盡時,汽油引擎才會啟動為電池充電,便能再增程約 676 公里。遠途旅行時,比起駕駛純電動車,少了一份的焦慮感,而對於來回通勤、接送小孩、買菜購物等日常代步,因為純電續航力綽綽有餘,不會使用到汽油、幾乎沒有加油的必要。

在高知識與高科技份子聚集的舊金山,對環境議題較為敏感的居民不少,更不乏對新科技接受度、探險度高的早期採用者。如史密斯夫婦一般,選擇駕駛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民眾越來越多。根據美國調查公司 IHS 的統計、和國際清淨運輸協會 ICCT 的報告,美國是擁有最多充電式電動車輛(Plug-In Electric Vehicles,縮寫 PEVs)的國家,而舊金山,更是全美電動車比率最高的都市。

 

電力來源越乾淨,電動車越環保

談起電動車,許多人的第一個疑問便是:「真的比較節能?」首先就能量轉換的效率來看,根據美國能源部的估計,電動車可將 59%〜 62%的電能轉換成動力驅動車輪,而汽油車則只轉換了 17%〜21% 的能源為動能,其餘大部份的能量?在汽油燃燒的過程中變成熱能喪失。

接下來,更多人再問:「真的比較環保?」的確,要是百分之百相信車廠銷售廣告上斗大還外加驚嘆號的「零排放」術語,那麼也就太天真。即便是零車尾排氣的純電動車,仍然不可忽視「車輛製造過程(包括車材、電池製造)」、以及「所需電力來源(即發電的能量來源)」這兩項主要的碳排放源頭。於是,英國能源與環境政策咨詢機構  Ricardo 和低碳汽車合作組織 LowCVP 共同對此進行研究,發現雖然在製造電動車輛的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比製造汽油車時高,但電動車整體生命週期的總碳排放量(Whole Life Carbon Emissions)仍然低於汽油車!以同樣 15 萬公里里程數的標準中型轎車來比較,「汽油轎車在整體生命週期內約產生 24 噸二氧化碳總排放量;電動轎車則產生約 18 噸。」

值得一提的是,電動車行車電力的碳排量會因不同地域,採用電力來源的發電排碳量有所差異。英國約有 36.3 %的電力源自煤炭、26.8% 天然氣、19.8% 核能、14.8% 再生能源,而此項研究的結果是以 500g/KWH 為發電煤耗率統計而出。換句話說,在能源更乾淨的國家城市,例如煤炭僅占總電力來源 6.4% 的美國加州、60% 水力發電的加拿大、甚至是 99% 水力發電的挪威……電動車的生命週期總碳排放量更將大大減少、與汽油車拉大懸殊比例。

carcharging2

 

潔淨能源開發的迫切瓶頸

被譽為「真實版鋼鐵人」的科技創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早在五年前受《Business Insider》專訪時便呼籲:「人們需要謹記在心,能源生產(energy production)的問題與能源消耗(energy consumption)的問題同樣重要。」他說,「我們不能依舊無止盡的燒煤,我們必須盡快找到可行的替代能源。但老天啊,誰知道在那之前人類還會燃燒、多釋放出幾百億噸的二氧化碳到大氣中。」

我們需要更快、且更大的科技躍進。但遺憾的是,全球在能源研究的投資和開發上,甚至不及專家建議的三分之一。上個月底,美國資訊科技與創新基金會ITIF,向參與巴黎氣候高峰會的各國談判領袖再次高呼:包括國際能源署 IEA、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 IPCC、和乾淨能源創新中心在內的專業組織皆建議,全球每年應投資一千億美元於乾淨能源的創新與研究開發,實際上卻只投入了兩百三十億。一千億美金聽起來嚇人,被稱為現代「登月計劃(Moon-Shot)」但若是各已開發國家與新興經濟體,皆願意撥出國內生產總值(GDP)的 0.15 %,便能達成這樣的目標。

 

億萬富翁的「突破能源聯盟」陣線成型

「人類要躍過煤炭、天然氣,進入一個能普遍應用的無碳能源世代,最有可能的辦法是:驅動科技創新。」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說,「並且還得以比正常更快的速度。」

巴黎氣候會議的第一天,比爾蓋茲宣布與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等共 28 位跨國企業家與投資人共同成立「突破能源聯盟(Breakthrough Energy Coalition)」,募集整合民間資金,協助政府、研究機構投入早期能源創新的廣泛研發,期望由民間力量驅策政府,加速全球能源的進化革命。目前,聯盟已拉攏了世界 20 國,包括前三大排碳國:中國、美國、印度,共同加入稱為「創新使命 Mission Innovation」的前線。參與國需在未來 5 年內,由政府端投入雙倍資金,支援對潔淨能源的研究開發,與影響人類生存的全球暖化危機正面交鋒。

歲末年終將近,我們不是億萬富翁,但身為市井小民也能共同參與減碳、推動環境保護。若是你也有年度的公益捐款計劃,不論多寡,不妨撥出一部份,投入協助潔淨能源的研究,一起為減緩全球暖化速度、避免溫室效應將帶給全球更多的災害,盡盡微薄之力。

 

註1:根據國際民航組織的計算,一趟來回台灣與舊金山的機上旅行,每名經濟艙乘客平均分擔約 1.48 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商務艙乘客的人均碳排量更高達近 3 公噸!而一台滿載的 A380 空中巴士,飛行所需的能源相當于 3500 輛轎車的消耗量

 

Follow《舊金山﹒輕生活》臉書專頁,掌握更多舊金山旅遊生活最新動態!

Written by 舊金山﹒輕生活

著有《舊金山自助超簡單》、《西洋節慶好好玩:輕鬆上手的派對指南》,並為天下雜誌集團《換日線 Crossing》撰寫專欄文章。 Email: eatplaylovesf@gmail.com | Facebook: /eatplaylove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