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飲茶文化&舊金山創意調配茶:T-We Tea
  • 美國飲茶文化&舊金山創意調配茶:T-We Tea
  • 美國飲茶文化&舊金山創意調配茶:T-We Tea
  • 美國飲茶文化&舊金山創意調配茶:T-We Tea
  • 美國飲茶文化&舊金山創意調配茶:T-We Tea
  • 美國飲茶文化&舊金山創意調配茶:T-We Tea

美國飲茶文化&舊金山創意調配茶:T-We Tea

相較於被譽為愛國飲料的咖啡,茶葉,在過去幾世紀對於美國人而言,一直無法成為當地飲食文化的正宗。並非茶樹的種植未及時流傳至美洲,事實上,早在1744年第一顆茶樹種子被帶至喬治亞州的薩凡納市後,當地人就不斷試驗,以期找出能有效大量種植茶樹的模式。美國政府甚至在1884-1888年期間,於南卡羅來州(South Carolina)規劃了一塊茶樹試驗農場,但最終以氣候不穩定、無法有效維持茶樹生長,且本土種植成本高過於自亞洲進口所需花費的八倍為由,結束了國家試驗。雖然其後民間仍持續栽植,但至今美國所產的茶葉數量仍無法與亞洲和歐洲國家相比,產地則集中在南卡羅來納州的查里斯頓市(Charleston, South Carolina)、夏威夷(Howaii)、以及極少量來自華盛頓州的柏靈頓(Burlington, Washington)。

不過,近年因貿易便利與旅行普及,美國人漸漸對「喝茶」這件事情也開始培養出興趣!懂得品嚐東方茶葉茶,取代沖泡茶包或茶粉。以舊金山為例,引進各式東方茶種,使用傳統東方茶具上桌沖泡、搭配美式餐點(沙拉、三明治、甜點等)的所謂「美式茶餐廳」,例如在舊金山目前已有三家分店的Samovar Tea Lounge(見文:有禪意的Samovar Tea Lounge茶館),就頗受愛好東方茶文化的美國饕客歡迎。

除了茶餐廳,專賣茶葉的特色品牌也逐漸拓展出新勢力,以滿足消費者的好奇心:例如位在金融區 Galleria 商場一樓,引人駐足的T-We Tea這次,Natalie 有機會與 T-We Tea 創辦人 Christopher Coccagna 對談,聊聊他成立品牌的故事。

鮮艷襯衫、單排扣背心加西裝褲,Christopher 的打扮令人聯想到英國紳士,卻是道地的美國人。笑說自己是喝茶長大的,小時候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與媽媽一起沖泡一杯香草薄荷茶的時光記憶,埋下他對『品茶』熱愛的種子。離開家鄉後,Christopher曾旅居紐西蘭、澳洲、泰國、新加坡、越南與柬埔寨,體驗英式下午茶、和亞洲各地的飲茶文化。回美國後,他投入對茶種的研究,整整三年時間,參與了各式與茶相關的研討會,同時完成美國飲茶協會的專業訓練,拿到 CTS(Certified Tea Specialist)茶師證照,並成為聖地牙哥大學的講師。

2010年,夢想擁有自己品牌的 Christopher 在美國現有飲茶市場中,找到了特殊的切入點。「目前美國的茶葉品牌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傳統茶葉進口商,顧客能在店面買到單一品種的各式茶葉;另一類是調味茶,廠商以單一品種茶葉為主味,加入香料萃取成各式口味。」

在 T-We Tea,Christopher 則是開發不同的「Blended Tea 調配茶」,做為品牌特色。不同於調味茶,調配茶是以新鮮的原味茶葉,依照茶葉的屬性和風味,調配出不同的混合比例,獲得最佳配方。「各種茶葉本身的味道就已經十分美味!我希望能純淨地展現好茶葉的原始滋味,因此品牌講求自然,排除添加任何提煉萃取的人工味道。」

品牌成立初期,T-We Tea 主要以網路零售和農夫市集販售為主。隨著客源逐漸穩定,T-We Tea 終於在舊金山金融區擁有了第一家實體茶店。

我們在店內訪談的過程中,不時有老顧客進來與 Christopher 打招呼,說她多喜歡上次買的某一種茶;也有許多被色彩鮮艷的店面、和活潑商品的佈置,吸引入內的新顧客,忍不住探索著桌上陳列的各式調配茶聞香杯。T-We Tea 提供超過二十種創意調配茶,包括以經典茶款衍生出的新茶味道,例如「Guurl Grey」:改良自英式Earl Grey紅茶,以斯里蘭卡錫蘭紅茶與印度阿薩姆紅茶為基底,混伴加州橙皮、茉莉花的桔調新式伯爵茶。追求特殊風味的飲茶客,也能在此找到天馬行空的創意款!例如帶有茉莉花香甜的埃及洋甘菊花茶「Sleepy Cloud」,或者店內銷量最好,以臺灣凍頂烏龍為基底,混搭南島椰絲的「Ohh Laa Cocolong」調配烏龍茶。「台灣的高山茶非常有名,有機會我一定要親自到台灣探索各家茶莊,引進更多台灣的茶葉。」燦爛如陽光大男孩的 Christopher 多次笑說。

 

 

Follow《舊金山﹒輕生活》臉書專頁,掌握更多舊金山旅遊生活最新動態!

Written by 舊金山﹒輕生活

著有《舊金山自助超簡單》、《西洋節慶好好玩:輕鬆上手的派對指南》,並為天下雜誌集團《換日線 Crossing》撰寫專欄文章。 Email: eatplaylovesf@gmail.com | Facebook: /eatplaylovesf